文:龐君華牧師撰
耶26:1-15耶利米被死亡威脅
【經文】
26:1約西亞的兒子猶大王約雅敬登基時,有這話從耶和華臨到耶利米,說:
26:2「耶和華如此說:你要站在耶和華殿的院內,對猶大所有城鎮的人,就是到耶和華的殿來禮拜的,傳講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,一字也不可刪減。
26:3或者他們肯聽從,各人回轉離開惡道,我就改變心意,不將我因他們所行的惡、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。
26:4你要對他們說,耶和華如此說:『你們若不聽從我,不遵行我在你們面前所設立的律法,
26:5不聽從我一再差遣我僕人眾先知到你們那裏去所說的話,你們果然沒有聽從,
26:6我就必使這殿如示羅,使這城成為地上萬國所詛咒的。』」
26:7耶利米在耶和華殿中所說的這些話,祭司、先知與眾百姓都聽見了。
26:8耶利米說完了耶和華吩咐他對眾百姓說的一切話,祭司、先知與眾百姓都來抓住他,說:「你該死!
26:9你為何假借耶和華的名預言,說這殿必如示羅,這城必荒廢無人居住呢?」於是眾百姓都聚集在耶和華的殿中圍住耶利米。
26:10猶大的官長們聽見這些事,就從王宮上到耶和華的殿,坐在耶和華殿新門的入口。
26:11祭司、先知對官長和眾百姓說:「這人該死,因為他說預言攻擊這城,正如你們親耳聽見的。」
26:12耶利米就對官長和眾百姓說:「耶和華差遣我預言攻擊這殿和這城,傳講你們所聽見的這一切話。
26:13現在,要改正你們的所作所為,聽從耶和華-你們上帝的話,他就必改變心意,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你們。
26:14至於我,看哪,我在你們手中,你們眼裏看甚麼是好的,是正確的,就那樣待我吧!
26:15但你們要確實知道,你們若把我處死,就使流無辜人血的罪歸給你們和這城,以及城裏的居民了;因為耶和華確實差遣我到你們這裏來,將這一切話傳到你們耳中。」
【默想】
示羅原本是以色列的聖地,在撒母耳記上的記載,因為糊塗的祭司以利之故,導致她被非利士人所摧毀,連在那裏的約櫃也都被搶走,以色列人不可能想像得到,聖地會有這種遭遇,然而竟真的發生了。當先知用示羅來形容耶路撒冷時,領袖與群眾的反應也如昔日的以色列人一般,如今聖城耶路撒冷竟然會受到異族的蹂躪。另一方面,其實上帝也不願讓我們過度依賴在祂本身以外的受造之物,如聖殿、聖城等,都不是上主無條件保護我們的理由,重點是要成為祂的子民,成為祂的子民就必須要與祂立約,並且守約,在生活上活出上主的秩序,無論是對個人生命或是對社會生活,所要求的秩序,就是律法真正的精髓所在,讓萬國對人類的生活與品質有新的想像。你想當代信仰的群體,如何能活出一種令人對人類生活與命運有新的想像的生活呢?
詩119:97-104你的言語比蜜更甜
【經文】
119:97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,終日不住地思想。
119:98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裏,使我比仇敵有智慧。
119:99我比我的教師更通達,因我思想你的法度。
119:100我比年老的更明白,因我謹守你的訓詞。
119:101我阻止我的腳走一切邪路,為要遵守你的話。
119:102我沒有偏離你的典章,因為你教導了我。
119:103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,在我口中比蜜更甜!
119:104我藉着你的訓詞得以明白,因此,我恨惡一切虛假的行徑。
【默想】(請閱讀經文後,安靜默想,有哪句話或哪一個詞你特別有感觸,就以此領悟作為祈禱)
徒17:22-34審判的日子已定
【經文】
17:22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,說:「諸位雅典人!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。
17:23我到處走走的時候,仔細觀察你們所敬拜的,發現一座壇,上面寫着『獻給未識之神明』。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,我現在向你們宣告:
17:24他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;他既是天地的主,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裏,
17:25也不用人手去服侍,好像缺少甚麼似的;自己倒將生命、氣息、萬物賜給萬人。
17:26他從一人([17.26]「人」:有古卷是「血脈」。)造出萬族,居住在全地面上,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,
17:27為要使他們尋求上帝,或者可以揣摩而找到他,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。
17:28我們生活、行動、存在都在於他。就如你們的詩人也有人說:『我們也是他所生的。』
17:29既然我們是上帝所生的,就不應該以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和心思所雕刻的金、銀、石像一般。
17: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,上帝並不追究,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。
17:31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,要藉着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,並且使他從死人中復活,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。」
17:32眾人聽見死人復活的話,就有人譏誚他;又有人說:「我們會再聽你講這事。」
17:33於是保羅從他們當中出去了。
17:34但有幾個人依附他,信了主,其中有亞略巴古的議員丟尼修,和一個名叫大馬哩的婦人,還有幾個與他們一起的人。
【默想】
亞略巴古的宣講是保羅在歐洲的第一次宣講,他的對象不是那些散居各地的會堂裏的猶太人,而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希伯來文化的族群。他身在一個異邦城市中的市中心,這裏是帝國時期的政治中心(元老院議事廳),是法庭(公民大會或審判上訴的法院),也是宗教祭祀之所在(希臘神話的神明供奉場所),在這裏一點「猶太因素」都沒有。所以保羅的宣講沒有像在書信或在會堂裏所強調的「真正亞伯拉罕的信心」,「真正的割禮」等等。他從創造宇宙萬物的上主講起,他從生命的源頭或生命的賜與者講起。他也指出人們在宗教上的追尋的現實,「未識之神」正好顯示他們對正在崇拜的神明的迷惘與不滿足,最後他引向了死而復活的基督。顯然前半段點出了眾人的心聲,但是「死而復活」的基督成了他們的「絆腳石」,儘管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迴響,但也有一些人願意要進一步有興趣保羅所講的道理。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保羅隨然文化的不同,靈活地調整了他福音表述的進路。經文顯示沒有帶來所謂的「福音大爆炸」,但是他的確在歐洲撒下了福音的種子,有人開始從「未識之神」出發,找尋宇宙萬物的創造者。我們也看到在不同的文化中,都有福音的機會,以及可與福音接軌的元素,這或許就是上帝「先行的恩典」吧!請問在你所生存的現代社會或當代文化中,有那些可與福音接軌的元素?